支架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支架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流转让荒地变成聚宝盆【消息】

发布时间:2020-09-16 05:11:16 阅读: 来源:支架厂家

耕作方式不一样 收获结果大不同【核心提示】40户村民一家一户耕种20多年只种不收的旱坡沙土地,村集体从村民名下流转后,采取科学种植,变成了种植优质红薯的“聚宝盆”,让土地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潜能。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村民也增加了收入。夏县水头镇闫赵村一块100多亩旱坡沙土地,村民称呼其为后沟地。这块地分给了40户村民,从分田到户至今20多年,凡是分到这块地的村民,有的只种不收,有的彻底放弃耕种,旱坡地实实在在成了荒地。村民王长征说:“后沟地是脊坡旱地,多数时候干旱,有种无收。”村民王文学家分到1.2亩后沟地,种了20多年麦子,都没有收成。村民王效忠说:“我家在后沟有1亩多地,一家一户耕种,苗都活不了,有种无收,基本一直荒着,后沟100多亩坡地基本全荒了。”村民王麦浪告诉记者:“后沟地是靠天吃饭,以前都是村民各自为战,没水浇,遇到下种时,天不下雨,苗都保不住,那块地无指望。我家在后沟只有8分地,种过麦子,长了1尺高,没法收割。后沟地是沙土地,适合种红薯,我种过红薯,产量有2000公斤,没卖,自己吃了,没变成钱。”去年,闫赵村党支部书记号召村民,把适合种红薯的土地都合并了,村民委员会把分给村民的后沟地从村民名下流转回村集体,用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流转后,村里每亩每年给村民补偿80元。还是同一块地,去年春天村集体从村民名下流转后,却发生了让村民意想不到的变化,在村民眼里由荒地变成了“聚宝盆”。提起村集体流转村民土地这件事,王长征深有感触:“一家一户耕种小块田,无法机械化耕作,大多数村民也没有科学种田的意识。现在政府号召土地流转,土地流转给集体后,释放出最大能量,展示出两大优势:一、科学管理。以前一家一户耕种不好管理、不能浇水、不搞塑料薄膜覆盖、种植形不成规模,流转给村集体后,村里打了井、铺了渗灌,方便耕作。二、形成气候。去年11月,红薯收获时,村里搞了个红薯节,红薯价格一下升起来了,当时来了许多采挖的客户,有亲子体验采挖的,有团体采挖的,还有散客采挖的,更多的客户采取网购的形式,1公斤红薯卖到4元钱。”后沟地的流转,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实现了集体经济零的突破。多年来,村集体无任何收入,集体经济等于零。王效忠说:“流转后,去年2月份种的地,后半年就有收成了,除了整地、渗灌、打井、人工费等开支外,村集体纯收入5万元。”王麦浪感慨地说:“这才叫变废为宝,原来的荒地,流转给集体后,现在成了‘聚宝盆’。”据了解,村集体流转后沟地后,按照亩产2000~2500公斤计算,村里建了红薯保鲜库,能存15万~ 20万公斤红薯。以后就能根据市场行情待价而沽,给红薯卖个好价钱。去年村里还给后沟地红薯申请注册商标。村民告诉记者,后沟地种植的红薯有其特点:个头不大、细长、皮红、色泽好、味甘甜,属药食同源的食品,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7月6日上午11时,在几位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后沟地,它沿着一条大坡排列,由大小不同的几十块旱坡地组成,每块地边上都插着一块红色标识牌,一面写着“闫赵村红薯农场,某某采挖区”,一面写着“责任人某某某,联系电话XX。”地里绿绿的红薯蔓长势喜人,尽管骄阳似火,但是还有一些村民在拔草(下图)。他们告诉记者,土地流转给集体后,村民在后沟地里干活,每天还有60元收入。

本报记者 姚姬娥 本报通讯员 赵平杰 文图

不思议地下城(官方福利版)

烈火神将 破解版

串烧三国典藏版

西游之路红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