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支架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新闻】建设产业基地发展现代农业边界木属

发布时间:2020-10-18 19:19:41 阅读: 来源:支架厂家

建设产业基地 发展现代农业

全国消息:近年来,四川宜宾市农业部门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以实施江南特色效益农业规划为契机,以加快建设产业基地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通过落实六项措施,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2009年,宜宾市茶叶、蚕桑产业进入全省前三强,高县、南溪县、江安县进入全省特色产业50强县。

一、主要成效

(一)区域布局已成雏形。为加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提高规模种植水平,引导特色产业向基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近几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农业厅的指导下,制定实施了宜宾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总体规划和茶叶、蚕桑、蔬菜、水果、烤烟五个特色产业发展子规划,突出发展重点,打造江南特色效益农业基地,优化区域布局,引导五大特色产业向优势产区和最佳适生区集中,促进了全市主要经济作物逐渐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

1.形成了以高县、筠连、屏山、珙县、翠屏区、宜宾县为主的茶叶产区。现全市有高县、筠连县、屏山县3个县茶叶面积已超过10万亩,茶叶产值上亿元;茶叶面积达到万亩以上,茶叶产值千万元以上规模的茶叶专业示范乡镇有10个;茶叶面积已达到千亩以上规模的茶叶专业示范村有56个。全市无公害茶园面积21.7万亩、占茶园总规模的42%,认证产品 8个;绿色食品茶园 4.2万亩、占茶园总规模的8%,认证产品14 个;有机食品茶园6817亩、认证产品4个。

2.形成了以高县、珙县、兴文县、宜宾县为主的蚕桑产区。2009年,全市桑树面积达40万亩,其中投产桑35万亩;年产茧5000担以上乡镇14个,万担以上乡镇5个。蚕桑收入100万元以上村75个, 5000元以上户达23619户,10000元以上户达1930户。

3.形成了以南溪县、江安县、翠屏区为主的蔬菜产区。形成了优质常年蔬菜生产区(主要包括城区近郊,各县城近郊,大中型企业所在地的周边农村)、优质春夏菜生产区(主要包括南溪县、江安县、翠屏区、宜宾县境内的长江、金沙江、岷江、南广河、黄沙河沿岸槽坝区和浅丘平坝区)、优质秋淡菜生产区(主要包括长宁县、珙县、兴文县、筠连县、屏山县等海拔800米以上地区)、优质加工菜原料区(以海拔400—600米地区为主的加工菜原料生产区域,总规模达到14万亩。其中,翠屏区“宜宾碎米芽菜” 原料基地3万亩,南溪榨菜基地6万亩,筠连“糟黄瓜” 原料基地2万亩,兴文“香兰菜”原料基地3万亩)、食用菌生产区(主要包括长宁县、珙县、兴文县等的适宜区域)。

4.形成了三江沿岸优质水果产区。形成了以江安、南溪为重点的优质夏橙产区,以长宁为重点的优质脐橙产区,以宜宾县、翠屏区为重点的优质锦橙产区,以屏山县为重点的优质椪柑产区。

5.形成了以筠连、兴文、珙县、屏山、长宁县为主的烤烟产区。根据全国典型优质烟叶区划标准和四川省烤烟种植区划,结合宜宾实际,宜宾市已在筠连县、兴文县、珙县以及屏山县和长宁县海拔约800-1200米的“二半山区”及高海拔地区打造基本烟田15万亩。

(二)产业基地初具规模。通过基地建设,传统特色产业得到进一步开发,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不断培育,生产由原来星星点点的插花分布,逐步向跨行政区域的片状、带状发展,区域化、规模化农产品基地不断涌现。

1.茶叶。宜宾市是四川省茶叶主产区,也是全国最大的早茶生产基地,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省第二位。今年,宜宾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宜宾早茶节,获得“宜宾早茶”地理标志;圆满完成“国际茶业大会”宜宾参观、展示等相关工作,提高了“宜宾早茶”的美誉度。据业务统计,2009年全市茶叶生产56万亩,新增4万亩,增长7.69%;茶叶总产量2.5万吨,比上年增加4027吨,增产19.2%;茶业总产值32.3亿元,比上年增加9.94亿元,增长44.5%,其中,茶叶产值7.1亿元,比上年增加1.9亿元,增长36.5%;名优茶产量1.02万吨,比上年增加0.22万吨,增产27.2%;名优茶产值5.1亿元,比上年增加1.52亿元,增长42.5%。预计茶叶产业促进农民人均增收40元。

2.蚕桑。宜宾市蚕桑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达到40万亩,已成为位居全省第二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全省三大优势蚕区之一、国家“东桑西移”的重要承接基地。2009年,蚕桑生产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国、全省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宜宾市积极应对,落实“保资源、强科技、抓开发、增效益、促发展”措施,取得了“生产稳定,蚕农增收”的可喜成绩。据业务统计,全市发放蚕种326229张,生产蚕茧22.8万担,蚕农茧款收入21891.29万元,比去年增4241.45万元,增长24%,预计蚕桑产业促进农民人均增收5元。

3.蔬菜。据业务统计,2009年全市蔬菜生产基地85.86万亩,比上年增加3.73万亩;产量179.83万吨,比上年增加9.2万吨;产值17.38亿元,比去年增加3.46亿元。预计蔬菜产业促进农民人均增收60元。此外,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4.53万亩,产量达到115.2万吨;特别是蔬菜加工快速发展,加工菜种植面积14万亩,比去年增加1.65万亩,加工菜产量1.83万吨,比上年增加0.29万吨,增长18.83%,加工蔬菜品牌有“宜宾碎米芽菜”、“南溪榨菜”、“筠连糟黄瓜”、“兴文香兰菜”、“屏山白魔芋”等,加工菜总产值2.42亿元。

4.水果。据业务统计,2009年全市水果生产基地85.3万亩,比上年扩大2.8万亩;产量39.5万吨,比上年增长8.77%;产值6.5亿元,比上年增长5%;预计水果产业促进农民人均增收5元。此外,全市花卉生产基地2.32万亩,比上年扩大0.02万亩,产值1650万元;中药材生产基地6.5万亩,产值2880万元。

5. 烤烟。2009年,烟区五县共计移栽烤烟14.57万亩,比上年增加1.84万亩;后期因遭受冰雹灾害和暴雨灾害,实际收获面积仍达12.63万亩。收购烟叶34.1万担,较去年增加4.7万担,增长16%,是17年来烟叶收购量最大的一年,历史上仅次于1992年。实现烟叶产值2.18亿元,较去年增加1300万元;烟农种烟总收入达2.5亿元,较去年增加1400万元;烟农户均种烟收入3.54万元(含农特税返还),较去年增加1300元;全市实现烟叶税4786万元,较去年增加272万元。预计烤烟产业促进农民人均增收8元。

(三)龙头企业带动起步。2009年,全市有茶叶、蚕桑、蔬菜、水果、烤烟等特色产业化龙头企业6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7家,市级17家,县级24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78亿元,带动农户21.13万户。

2009年,全市有各类茶叶加工企业875家,年加工能力2万吨以上。其中加工能力达1000吨以上有 7个,3000吨以上有2个。现有国家级和省级茶叶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个,市级龙头企业11个,县级龙头企业13个。叙府、醒世、金叶和龙湖翠等茶叶企业的14个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8个品牌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个品牌获有机茶认证。有20多个产品先后多次获得国际和国家级金奖。“叙府龙芽”为“四川省十大名茶”、“龙湖翠”为“四川省提名名茶”。有2个企业通过ISO9000.2000认证。

2009年,全市蚕桑有2个省级、4个市级、4个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蚕桑产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蚕农”、“公司+协会(合作社)+蚕农”等模式带动了全市107个乡镇、10万农户栽桑养蚕,并与蚕农形成了较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确保了蚕桑基地巩固、生产发展稳定,并有效实现了蚕业产业化经营。

2009年,全市蔬菜有1个省级、2个市级、6个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蔬菜产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蚕农”、“公司+协会(合作社)+菜农”等模式带动了全市56个乡镇、8300户农户发展蔬菜生产。

(三)促农增收效果明显。由于基地农产品实行集中连片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积极开拓市场,基地农产品提质增效。2009年,预计全市农民人均从五大特色产业中获得纯收入630元(蔬菜320元,茶叶120元,水果110元,蚕桑40元,烟叶40元),占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的12.6%以上;预计种植业可促进农民人均增收135元以上,其中,促进农民人均增收粮油产业20元、茶叶产业40元、蚕桑产业5元、蔬菜产业60元、水果产业5元、烤烟产业8元以上。

二、主要措施

抓统一思想,提高对农产品基地建设的认识。今年,市委、市政府在高县召开了推进现代农业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宜府发〔2009〕33号)。各地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围绕调大规模、调高效益、调优结构的目标,把农产品基地建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环节来抓。在制定农业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规划时,把农产品基地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指导,并在总结前几年农产品基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理清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品、优良品种,针对基地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制定扶持政策措施,保证了农产品基地建设规范、有序、健康地开展。

抓规划指导,促进区域化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宜宾市农业局制定印发了《宜宾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区域布局规划(2009-2015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不求其多,但求其特”的原则,充分利用宜宾市各地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产业基础等条件,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把握茶、蔬、果、桑、烟5个重点特色产业发展的特点、方向,搞好科学规划,作出准确定位,并加以分类指导,各有侧重,分工协作,区域联动,努力实现特色产业生产标准化、产品无害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各区县在农产品基地建设中,注重区域农业发展规划,立足自身资源和市场优势,抓住产业重点,按照“依托资源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要求,加强了规划指导。高县立足资源优势,把优化产业基地布局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全力推进特色鲜明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确立了“山区茶叶经济带、浅丘平坝蚕桑经济带、河谷竹业经济带”的“三带”产业经济发展布局,建立了科技示范园、良繁品种园、生态精品园、农产品加工贸易园(区),引导特色产业基地向优势产业带聚集,促进连片发展,整体推进。

抓政策引导,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农产品基地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及相应的政策配套支持。今年以来,市、区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产品基地建设的政策措施。宜宾市争取中央、省财政支持农产品基地建设资金1800万余元,其中高县良繁场建设资金420万元。高县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仅2008年县级财政就投入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737万元,信贷投入4400万元、整合企业投入5279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和基地建设;还针对金融危机对产业化龙头企业带来的巨大冲击,返还了立华丝绸公司前三年所缴纳税收县级留成部分,先后安排短期周转资金900万元给立华丝绸公司用于发展生产,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南溪县加大蔬菜产业化发展的投入,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和奖励在蔬菜产业化发展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协调蔬菜加工企业融资额达1600万元,解除了企业原料收购资金不足的后顾之忧。兴文县打造现代烟草基地,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各记其功、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互配套、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涉农基础建设资金和资源,打捆用于烤烟基地建设;整合了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水土保持、扶贫开发、新村建设、村村通等项目资金1.4亿元,并确保在烟区实施。

抓科技支撑和机制创新,提高基地建设的活力。农业科技的进步,是发展效益农业的动力。宜宾市农业局在实施农产品基地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科技的支撑作用,依靠科技,加强技术服务。一是落实农业科技“三大行动”。围绕建设农产品基地发展现代农业,以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为抓手,以农业重大项目为支撑,以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动力,从局机关、局属事业单位、市农科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选派了82名高中级科技人员,分成14个行动组,带动区县、乡镇农业科技人员1200人,深入到全市32个粮油高产和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基地、1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活动,完成新型农民培训22468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87.29万人次,把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有机结合,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基地建设。二是加快农技推广体系创新。通过建立健全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培养农业科技示范户、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开展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等措施,推进农技推广体系进一步创新管理理制、健全推广机构、提高队伍素质、完善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农技推广体系保障农产品基地建设的的公共服务和技术支撑能力。今年,宜宾市农技人员围绕产业发展,积极服务农产品基地建设,依托示范基地实施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机制“四新”措施,树立样板,带动了宜宾市农产品基地建设。三是强化社会化服务,培育和发展各类产销协会和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今年,市政府成立了特产营销协会,全市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取得较快发展。据统计,宜宾市有种植业类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136个。这些合作组织的发展虽还比较初步,内部运作机制尚待进一步规范,但加强了会员之间的信息和技术交流,在种子种苗、技术应用、产品销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巩固壮大了农产品基地。南溪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1个,各级蔬菜专业协会26个,直接带动农户近3万户。珙县建立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协会+蚕农”的产业化组织模式,蚕业专业生产区内蚕农入社1.25万人,入会1.2万人,入社入会率达到了95%以上,蚕业“百万元”专业村的入社入会率达到了100%。

抓龙头企业和市场带动,提高基地建设的生命力。宜宾市农业部门在农产品基地建设过程中,改变就基地抓基地的传统做法,注重农业龙头企业和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2009年,全市新增智溢丝绸公司等销售收入过亿元龙头企业4户、新增玉屏茶叶公司等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1户。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与农户形成利益联结,提高农产品基地的生命力。如:南溪县紧紧抓住引进扶持蔬菜龙头企业、培育壮大蔬菜市场和鼓励工商企业投资蔬菜产业三个环节,初步构筑起蔬菜产业化经营链条;2009年,重点引进扶持了3家企业,带动30000户农户,联结30000亩基地,蔬菜产销额2.1亿元。智溢丝绸公司直接带动16212户农户,联结8.8万亩基地,蚕农茧款收入7753万元。

抓品牌建设,力促农产品提质增效。宜宾市在基地建设中,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大力推进“三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全面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竞争力。2009年,全市已有无公害生产基地141.3  万亩(南溪县、兴文县被整体认定为无公害生产基地县)、绿色食品基地43.6万亩、有机农产品基地6817万亩;五大特色产业共有26个产品被评为部省级名优产品,104个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7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4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今年“宜宾早茶”、“屏山炒青”2个品牌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新有珙县鹿鸣茶业有限公司、黄桷庄粮油集团等企业的18个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完成对高县林湖茶业有限公司、高县早白尖茶业公司、叙府茶业公司、兴宾公司4家企业的绿色食品年检工作;完成寓苑天然饮品公司、高县早白尖茶业2家企业的绿色食品续展认证工作;组织2个产地申报无公害产地认定、3个产品申报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南溪徽记豆腐干获评第二届四川名牌农产品。

白癜风专科医院排行榜

早泄的医院

北京安太妇产医院大夫怎么样